大格局

導讀daodu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推進京津冀區域整體發展指明瞭方向。北京各方面工作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開展:一是要立足“四個中心”定位,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二是要重點打造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三是積極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構建首都功能拓展區,形成首都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這為推進京津冀區域整體發展指明瞭方向。北京各方面工作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努力構建首都發展新格局。



圍繞“四個中心”定位,落實《總體規劃》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參加北京團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時指出,要牢固確立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把“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緊緊抓在手上,不斷提高“四個服務”水平,這是首都發展的全部要義。作為首都核心功能的“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作瞭批復,對北京如何強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如何通過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進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如何推動雄安新區建設,進而拓展首都功能,打造京津冀新的增長極,提出瞭詳盡要求。



《總體規劃》提出,關鍵是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發展的功能定位、目標定位。牢牢把握“都”與“城”的關系。北京的發展是首都發展,北京的規劃是首都規劃,最核心的就是“四個中心”。要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好“都”與“城”的關系,始終將“都”擺在首要位置,自覺從黨、國傢和人民需要的高度審視和把握首都工作,緊緊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佈局和推進“城”的發展,使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成為城市發展最鮮明的主題和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首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功能的充分實現,對於凝聚全國人民力量,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十分重要。為瞭首都政治中心功能的實現,首都的安全穩定應當是重中之重。《總體規劃》提出,堅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嚴格中心城區建築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隱患,確保中央政務環境安全優良。



首都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對提升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升中國在全球的軟實力有著重要意義。《總體規劃》提出,“抓實抓好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精心保護好歷史文化金名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精心保護好歷史文化金名片”,這是實現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的重要環節。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穩步發展,中國日益進入國際舞臺中央,在重大國際活動中,中國的聲音不可或缺,因而重大國際活動、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日益增多,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需要承擔更多服務保障任務。《總體規劃》提出,前瞻性謀劃好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適應重大國事活動常態化,健全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長效機制,加強國際交往重要設施和能力建設。



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視察北京時提出的。《總體規劃》也對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實現提出瞭要求,即“大力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加註重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創意等服務業及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支撐引領經濟發展,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建設,發揮中關村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用,構築北京發展新高地”。



未來北京的發展,需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緊緊圍繞實現首都的功能來謀劃北京城市的發展,努力以北京城市更高水平發展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實現。



實施重點突破,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在當今國際舞臺上,科技引領占有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對北京提出新的城市定位,明確北京要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讓北京成為全球舞臺上中國科技引領的重要節點,這實際上是對北京的發展提出瞭更高要求。國務院2016年9月11日印發的《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北京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文化創新先行區和生態建設示范城。為此,國務院制定瞭“三步走”方針,推進發展目標的實現



為落實國務院制定的“三步走”方針,在2017年6月召開的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蔡奇代表市委提出的一個奮鬥目標是,今後五年,即到2022年,北京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無疑是更宏偉的發展目標。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現有的表現與這一定位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北京需要持續努力,才有可能充分實現這一核心功能。而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無疑是更為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這包括:爭取國傢實驗室在京佈局,主動承接國傢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搶占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戰略制高點。同時,加強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等措施。



全力抓好“三城一區”建設,則是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其內容如下。



一是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包括其中的16園建設,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國際標準、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型領軍企業集群。目前中關村科學城已經明確瞭40個重大建設項目。既有服務國傢戰略的重大項目,如建設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也有培育前沿技術和自主創新集群的重大項目,如加快建設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北京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發起設立中關村原創前沿技術研究院等。此外,在互聯網、大數據、納米材料、機器學習、智能硬件等方面,中關村的這些領域的很多技術創新與全球同步甚至領先。2016年,北京中關村為北京貢獻瞭24.7%的GDP。



二是建造懷柔科學城,重點佈局國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成為世界級原始創新的承載區。懷柔科學城將開工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建成後將是全球最高亮度的同步輻射光源,能夠全面提升我國前沿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將建成世界上首個集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一體的用戶裝置,可滿足多學科、多領域物質科學研究對綜合極端實驗條件的需要。此外,具有國傢重大科技戰略意義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也已落戶懷柔科學城。以大科學裝置為依托,懷柔科學城還將佈局建設材料基因組、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這些設施和平臺面向全球頂尖科學傢及創新團隊開放合作,成為吸引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和開展原始創新的新高地。懷柔科學城規劃面積達100平方公裡,目前已進入推進實施階段。隨著中國科學院諸多院所進駐,這裡將是北京作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



三是搞活昌平未來科學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業研發中心,建設重大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目前,未來科學城已經有14傢央企入駐,科研人員超過8500餘人,其中常駐“千人計劃”專傢55名。主要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建成啟用。打造40個國傢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昌平未來科學城,定位大型企業技術創新集聚區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高地。



四是打造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創新驅動發展前沿陣地,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



“三城一區”建設要求都是國際標準,世界領先,具有全球影響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全力抓好“三城一區”建設,就是北京努力打造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支撐。



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構建首都功能拓展區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參加北京團討論時曾指出,推進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是重大國傢戰略。我們要堅持不懈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目的是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同時,發揮好“一核”作用,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更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設立雄安新區,既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重要增長點,也是力圖打造中國版的矽谷,努力構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雄安就應當建設成為首都功能的拓展地,特別是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功能主要拓展地,所承接的產業有自身特定的要求。雄安新區建設,因而也成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亮點。



對北京來說,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落實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堅定不移”表明要緊緊抓住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將其作為關鍵環節、重中之重,這充分體現瞭北京的決心。而要把雄安新區打造成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城,就需要樹立創新思維,不斷創新發展體制機制,不斷探索發展新方式。自2017年4月公佈以來,雄安新區建設在新型思路指導下穩步推進,進展明顯,對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京津冀三地對雄安新區建設給予瞭大力支持。未來,雄安新區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努力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充分發揮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作用,實現同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融合發展,同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的錯位發展,發揮對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和京津冀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2017年6月,在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蔡奇指出:“建設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傢大事,將與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主動加強規劃對接、政策對接、項目對接,全方位加強合作,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支持什麼,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這表明,北京市要“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並且要有一系列實際行動。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增設雄安新區一節。雄安新區建設已經納入首都城市總體規劃之中,並成為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北京空間佈局“一核兩翼”的重要內容。



2017年8月18日,北京市和河北省兩省市政府簽署瞭《關於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認真分析這項戰略合作協議,說明雄安新區作為首都功能拓展區已經進入瞭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雄安新區既然是打造中國版的矽谷,那麼,並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在雄安發展。圍繞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定位,《合作協議》明確提出,“京冀雙方將加強產業轉移與承接的協同聯動,嚴控新區承接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共同推動雄安新區發展高端產業,支持中關村發展集團等市屬國企與雄安新區在科技創新領域開展合作,使新區在起步階段就集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需要註意的是《合作協議》提出的,“嚴控新區承接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這說明,雄安新區所承接的,將是首都的一些高端高新產業,而不是一般的第二、三產業。



此外,北京市將推動本市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向雄安新區佈局發展,同時結合雄安新區需求,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上述內容說明,雄安新區作為首都功能拓展區,已經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可以預期,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通過落實“四個中心”功能定位,重點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都功能拓展區,在不久的將來首都將形成發展新格局。





作者簡介:陳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



本文來源:《前線》雜志2017年1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tetaythe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